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留言反馈
公司介绍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华灵四方网 >  公司新闻

华灵四方完成南宁市某燃气有限责任公司液化气储配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http://www.hlsf.com.cn        华灵四方网    




    华灵四方完成南宁市某燃气有限责任公司液化气储配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本项目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占地面积25亩(16666.75m2),总建筑面积4740m2。储配站建设内容主要有液化石油气储罐区、充装间、瓶装供应站、综合楼、泵房、变配电室等
    
     液化石油气是一种清洁能源,一般用于民用和商业燃气、石化原料、车用燃料、炼厂燃料等领域。目前市场上的LPG成分主要有丙烷、丁烷(正丁烷、异丁烷),正丁烯(主要是顺2-丁烯、反2-丁烯,1-丁烯已分离,量极少)、异丁烯(多用于MTBE,量极少),少量丁二烯、二异丁烯、三异丁烯、C5等。LPG的来源主要有石油炼制、天然气和油田气回收、蒸汽裂解制乙烯/丙烯、甲醇制烯烃等,国内主要来源于炼油,从国外进口的基本都是天然气和油田气回收。LPG作为一种石化基本原料和清洁燃料,来源不同,成分也不同,利用的途径也不相同。
     近年来,我国LPG自给率逐年提高,2011年达到93%。从总体供需平衡看,至2015年国内LPG资源尚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仍需进口补缺。虽然目前我国LPG消费结构中民用和商用燃料占62.4%,但石化原料领域的需求将快速增长,大型石油石化企业将越来越重视LPG的综合利用。
     (一)发展历程
     1965年原抚顺石油二厂60万吨/年催化裂化项目投产,当年的LPG商品量仅有172吨,标志着LPG首次在中国面世。1988年深圳华南LPG船务公司购买了我国第一艘LPG压力船—安龙号,并正式投入使用,标志我国进入了船运LPG的新阶段,当时主要从东南亚一些国家用小型压力船进口LPG。船运促进了沿海沿江一批LPG储库和码头的建设与发展。1992年日本丸红与珠海特商国际能源公司合作,在珠海附近海面租用大型LPG冷冻船作为“浮舱”,主要从中东进口低温LPG,开展驳船销售LPG。LPG“浮舱”的运作推动了我国大型LPG储库的建设与发展。1997年我国第一个大型冷冻库华能阿莫科清洁能源有限公司(即现在的苏州碧辟LPG公司)6.2万立方米储库在江苏太仓建成投产,开始了大批量进口LPG的新阶段。
     (二)生产现状及预测
     我国LPG约95%以上来自炼油,少量产自油气田。主要厂家为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及一些地方炼油企业。
     我国大部分LPG是炼油副产物,因此近几年的产量走势与原油保持一致。2008年前产量逐年增长,从2005年的1611万吨增长至2007年的1934万吨;2008年下降至1860万吨;2009年恢复至1929万吨;2010年产量升至历史高位2052万吨。2005~2010年我国LPG产量年均增长率为3.9%。2011年LPG产量达2181万吨,同比上升6.3%。
     预计未来5年,我国将新增1亿吨/年的炼油能力。如果LPG按3%~4%的出率计算,新增LPG产能约为300万~400万吨/年。按照开工率80%预计,2015年我国LPG产量将达到2430万吨,2011~2015年的年均增长率约为2.7%。
     (三)国内LPG流向
     国内LPG水运量的主要流向为沿海的南北航线、华东和华南沿海的中短途航线以及长江沿线。沿海的南北航线的主要发运港为大连、锦州、青岛等地,年下水量约130万~140万吨,至华东、华南需求地;华东以宁波和南京等港为主要发运港,至华东、华南需求地,年下水量约90万~100万吨;华南以深圳、广州、汕头、海南等港为主要发运港,至广东、广西需求地,年下水量超过60万吨;长江沿线年下水量不超过30万吨。
     陆运线路主要有山东至江苏,山东、华北至沿江,西北至成渝、两湖等。
     (四)进出口情况
     进口LPG主要成分为丙烷和丁烷。如税号27111200的液化丙烷,2011年进口203.2万吨,同比增长13.5%;出口46万吨,同比增长42%。税号27111390的液化丁烷,2011年进口137.4万吨,同比下降2%;出口70.9万吨,同比增长19.8%。税号27111990的其他液化石油气及烃类气,2011年进口1591吨,同比下降41%;出口1550吨,同比增长88.3%。
     我国LPG进口主要来自中东和亚太地区。从中东进口的绝对量虽不断下降,但所占份额仍然逐年上升;从亚太及其他地区进口份额整体呈下降趋势。2011年我国LPG进口量最多的国家依次为卡塔尔、伊朗、阿联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及澳大利亚。从这6个国家进口量占比为95.0%,其中从卡塔尔的进口量占27.2%,居第一。2011年我国LPG的出口目的地主要是周边国家和地区,出口量最多的国家和地区依次为越南、中国香港、菲律宾、马来西亚、韩国和中国澳门。我国向这6个国家及地区出口量占比为98.0%,其中向越南出口量占29.1%,居第一位。
     (五)消费市场现状及预测
     我国LPG主要用于民用和商业用燃料、石化原料、工业燃料和车用燃料等方面。2005年我国LPG消费量为2222万吨,2011年为2405万吨,2005~2011年的年均消费增长率为1.3%。今后拉动我国LPG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是石化原料领域,预计2011~2015年我国LPG消费年均增长率为4%,到2015年将达2815万吨,届时仍需进口300万~400万吨。
     我国LPG主要消费在以下领域:
     1.民用和商业用燃料
     我国民用和商业用燃料主要用人工煤气、LPG和天然气,其中LPG占60%以上。由于近年我国天然气消费发展迅速、价格相对较低,另外民用燃气中掺加二甲醚,再有偏远地区民用燃气多采用沼气,因此LPG消费受到抑制,供过于求的状况初露端倪。2005年消费量为1640万吨(占总量的73.8%),2011年为1500万吨(占总量的62.4%),2005~2011年的年均增长率为-1.5%。
     今后,虽然天然气将进一步取代LPG作燃气,但LPG与天然气仍将长期共存。
     2.石化原料
     随着国际油价高位波动,将LPG用作石化原料用途的趋势逐渐抬头,我国企业也在探讨如何加强LPG的化工利用。但我国在LPG深加工领域刚刚起步,工业利用率较低,只是近年发展迅速。2005年我国在该领域的消费量仅4.1万吨(占总量的0.2%);随着山东地区小型炼油厂LPG芳构化装置的陆续建设,估计2011年消费量增至322万吨以上(占总量的13.4%),2005~2011年的年均增长率高达106.9%。
     2011年,我国建成芳构化项目产能730万吨/年(44家企业),开工率50%左右,其中山东占54%,东三省占16%,河南占10%,河北占5%,还有拟建的;丙烷脱氢新建拟建项目560万吨/年(10家,UOP技术8家,鲁姆斯技术2家),还有8家前期调研;现有120多套MTBE装置,总产能约360万吨/年;烷基化汽油装置15套,总产能134万吨/年,拟建1套30万吨/年(1家);小炼厂以C3/C4为原料脱氢生产部分丙烯和部分异丁烯有12家;异丁烷脱氢制异丁烯-MTBE中原、盘锦、大庆、茂名等规划建设,拟建1家(28万吨/年);烟台万华新建异丁烷和丙烯共氧化法生产环氧丙烷/MTBE装置,年产24万吨环氧丙烷/75万吨MTBE;正丁烷制顺酐项目产能9万吨/年(5家企业),新建2家(13万吨/年);用MTBE/1-丁烯联产的装置有19套,总产能约46.4万吨/年,拟建装置2套10万吨/年;采用乙烯二聚法生产1-丁烯的装置有2套,总产能约0.7万吨/年;正丁烯与乙烯歧化为丙烯(上海赛科1家);C4裂解制丙烯2家,45万吨/年;拟建3家,150万吨/年;山东新建1套10万吨/年1-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装置,拟建3套,产能共45万吨/年;2-丁烯制丙烯有燕山石化的20万吨/年装置,2012年建成;2-丁烯制仲丁醇-甲乙酮的有齐鲁石化、抚顺石化、新疆天利、淄博齐翔腾达化工等8套,共计44万吨/年;聚异丁烯生产厂家8家,总产能达到11.78万吨/年;异丁烯水合制叔丁醇装置10多套,总产能8万吨/年;异丁烯制MMA装置有2家,总产能19万吨/年;LPG+醋酸制醋酸仲丁酯有38万吨/年(6家),拟建7家产能共计65万吨/年。
     正探索的技术有:(1)C4催化裂解与干气制乙苯:(2)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3)丁烯与乙烯歧化反应制丙烯;(4)丙烯-丁烯共聚物。
     3.工业燃料
     LPG热值高、无烟尘、无碳渣,操作使用方便,在工业生产中也大量使用,作为燃料提供热量。例如在为炼油、化工产品生产、金属冶炼、窑炉焙烧、热处理、垃圾处理、干燥、玻璃陶瓷生产等方面提供热源。我国LPG用于工业燃料领域的消费量从2005年的440.3万吨(占总量的19.8%)增加至2011年的450万吨(占总量的18.7%),2005~2011年的年均增长率为0.4%。
     该领域的需求量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大。未来5年,我国基本经济面向好,预计GDP增长在7%左右。因此,预计我国LPG在该领域的消费量仍将保持低速增长。
     4.车用燃料
     车用LPG分为车用丙烷和车用丙丁烷混合物,燃烧时也会产生CO、碳氢化合物和NOx。LPG净化处理后,有害物质的含量比汽油、柴油少得多。由于它燃点较高,不易产生火灾事故,比汽油更加安全,因此是非常理想的清洁车用燃料。
     我国发展LPG车辆大约只有10余年。1999年国家科技部启动以LPG为主的“清洁汽车行动”,并在全国12个重点城市进行试点。车用LPG消费量在2002年曾达到45万吨。由此带动车用LPG价格上涨,而汽油和柴油跟随国际市场的涨幅非常有限,LPG也逐渐失去价格优势。与最初的发展势头相比,现在车用LPG市场处境尴尬。
     我国LPG在该领域的消费量从2005年的44.4万吨(占总量的2.0%)增长至2011年的80万吨(占总量的3.3%),2005~2011年的年均增长率为10.3%。
     5.其他
     我国LPG还在食品制造业发芽、酿造中起碳化作用,用于干燥粮食、处理烟草,在养殖业中给牲畜取暖以及用作空间喷气燃料等。2011年我国在其他领域的消费量约为47万多吨,占总量的2.0%。
     (六)价格走势
     国内LPG市场价格与国际原油、丙烷、丁烷价格相关性较高,波动较大,预计未来几年在4000~7000元/吨波动。随着国内天然气价格上浮,两者间的价差将缩小。LPG进出口价格走势与国内市场基本一致。
     目 录
     第1章 项目总论 1
     1.1 项目概况 1
     1.1.1 项目名称 1
     1.1.2 项目建设单位 1
     1.1.3 项目建设地点 1
     1.1.4 项目建设内容 1
     1.2 编制的依据 3
     1.3 编制研究范围 4
     1.4 可行性研究概论 5
     1.4.1 投资估算 5
     1.4.2 资金筹措 6
     1.4.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6
     1.4.4 可行性研究结论 8
     第2章 项目的背景及必要性 11
     2.1 项目背景 11
     2.1.1 行业背景 11
     2.1.2 项目提出的过程和理由 17
     2.1.3 建设单位简介 19
     2.2 项目投资必要性 20
     2.2.1 项目符合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20
     2.2.2 项目有利于推动改革城镇生活能源结构 20
     2.2.3 本项目是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21
     2.2.4 项目是城镇建设必不可少的配套设施 21
     2.2.5 项目是企业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21
     2.2.6 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 22
     第3章 项目市场分析 23
     3.1 城镇燃气系统现状 23
     3.2 液化石油气的应用 30
     3.3 国内液化石油气市场分析 33
     3.4 广西液化石油气市场分析 40
     3.5 项目当地的供求情况 40
     第4章 项目建设条件 41
     4.1 项目选址原则 41
     4.2 项目建设地点 41
     4.3 项目建设条件 43
     4.3.1 自然条件 43
     4.3.2 社会经济条件 46
     4.3.3 交通条件 47
     4.3.4 交通条件 50
     4.4 项目建设条件评价 50
     第5章 工艺技术方案 52
     5.1 设计基本原则 52
     5.2 工艺技术方案的选择 52
     5.3 工艺流程 52
     5.4 自控技术方案 54
     5.5 主要设备选择 54
     第6章 项目建设方案 57
     6.1 总平面布置 57
     6.1.1 布置原则 57
     6.1.2 总平面布置 58
     6.1.3 道路与运输 60
     6.1.4 绿化 61
     6.2 土建工程 61
     6.2.1 设计范围及依据 61
     6.2.2 依据的主要规范 61
     6.2.3 建筑结构设计 62
     6.2.4 新建建(构)筑物一览表 64
     6.3 给排水工程 69
     6.3.1 设计依据 69
     6.3.2 给水工程 69
     6.3.3 排水工程 70
     6.4 消防 71
     6.5 供电 72
     6.5.1 设计依据 72
     6.5.2 设计范围 72
     6.5.3 厂区用电负荷估算 72
     6.5.4 厂区线路、配电及照明 73
     6.5.5 防雷接地 75
     6.5.6 电讯及网络 76
     6.5.7 电能计量 76
     6.6 暖通空调 76
     6.7 地震设防 77
     6.8 维修 77
     6.9 生活福利设施 78
     第7章 环境保护 79
     7.1 环境评价依据和标准 79
     7.1.1 编制依据 79
     7.1.2 环境保护标准 79
     7.1.3 设计原则 79
     7.2 建设地区的环境现状 80
     7.3 污染源及污染物 80
     7.3.1 建设期 80
     7.3.2 运营期 81
     7.4 环境保护 81
     7.4.1 施工期间的环境保护 81
     7.4.2 项目运营中的环境保护 83
     7.5 环保评价结论 85
     第8章 节能措施 86
     8.1 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条件 86
     8.1.1 项目使用能源品种的选用原则 86
     8.1.2 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条件 86
     8.2 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 87
     8.2.1 相关法律、法规、规划和产业政策 87
     8.2.2 节能标准及技术规定 89
     8.2.3 相关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标准 90
     8.3 节能原则 91
     8.4 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及数量计算 91
     8.4.1 能源消耗种类、来源及其流向 91
     8.4.2 能耗计算 92
     8.4.3 项目能源总消耗 92
     8.5 节能措施 92
     8.5.1 工艺过程节能 92
     8.5.2 建筑结构专业节能 93
     8.5.3 电气专业节能 94
     8.5.4 给排水专业节能 94
     8.5.5 节能管理 95
     8.6 能源管理机构及计量 96
     8.6.1 能源管理机构 96
     8.6.2 节能管理制度 96
     8.6.3 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 97
     第9章 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 100
     9.1 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法规 100
     9.2 建设项目生产过程安全危险,有害物质特性分析 100
     9.2.1 主要危险、有害物质危险性分析 100
     9.2.2 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分析 104
     9.2.3 劳动卫生有害因素分析 107
     9.3 设计中采取的主要防范措施 108
     9.3.1 安全管理对策措施 110
     9.3.2 安全机构的设置及定员 111
     9.4 消防 111
     9.4.1 建设原则 111
     9.4.2 设计依据 112
     9.4.3 火灾危险性分析 112
     9.4.4 消防系统配置 112
     9.4.5 消防依托情况 115
     9.4.6 消防安全管理 115
     第10章 企业组织与劳动定员 117
     10.1 企业组织 117
     10.1.1 组织机构 117
     10.1.2 企业工作制度 117
     10.2 劳动定员 117
     10.3 人员招聘及培训 118
     第11章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120
     11.1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120
     11.2 招标方案 121
     11.2.1 招标范围 121
     11.2.2 招标组织方式 121
     11.2.3 招标方式 121
     11.2.4 招标基本情况 122
     第12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23
     12.1 投资估算依据 123
     12.2 项目总投资估算 123
     12.2.1 固定资产投资估算 124
     12.2.2 流动资金估算 128
     12.3 资金筹措 129
     第13章 财务分析 130
     13.1 财务预测依据 130
     13.2 财务评价的基础数据 130
     13.2.1 计算期 130
     13.2.2 生产负荷 130
     13.3 销售收入和成本费用估算 131
     13.3.1 营业收入和税金及附加估算 131
     13.3.2 总成本估算 131
     13.3.3 预计损益表 132
     13.3.4 预计现金流量表 132
     13.3.5 预计资产负债表 132
     13.4 盈利能力分析 132
     13.5 不确定性分析 133
     13.5.1 盈亏平衡分析 133
     13.5.2 敏感性分析 133
     13.6 技术经济评价 134
     第14章 社会风险分析 135
     14.1.1 重大危险源辨识 135
     14.1.2 采用的安全设施 137
     14.1.3 采用的主要事故应急救援设施 139
     第15章 效益分析 142
     15.1 经济效益 142
     15.2 社会效益 142
     第16章 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144
     16.1 结论 144
     16.2 建议 145
     附表 146
    


 

微信
微博
微信 微博
>